猫的眼睛能在昏暗的条件下也能看清楚,是因为它高效率地利用了很少的光。
首先是因为眼睛很大。眼睛大的话,瞳孔扩展的范围就大。瞳孔是挡在视网膜前接收光的“人口”,所以,瞳孔张得越大,接收的光就越多。在昏暗的地方,猫的瞳孔会张得很大,几乎充满整个眼球,这时达到瞳孔的最大尺寸。而人类的瞳孔,不论是在多昏暗的环境下,都不可能扩张到如此之大。夜行动物的眼睛都很大,果然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接收光。

接下来是眼睛能够在昏暗的地方发光。猫的视网膜后面有一块叫做“照膜”的反射板,能够将透过视网膜的光反射回去。视网膜上有很多视觉神经,所以一旦有光射人就会有反应,而反射回去的光再度照到视网膜上的时候,又会再刺激一次视觉神经。
这样一来,视觉神经被反复刺激以后,就能“看得更清楚”了。而反射回去的光又从眼睛中泄露出来,我们看来,就好像是眼睛自己发出的光一样。眼晴能够发光的动物有很多,但都不是“通过眼睛发光来看清周围事物”的。不过是高效率地利用了仅有的一些光。这种现象在明亮的地方也会发生,只不过由于周围很明亮,我们看不到而已。
猫通过利用各种构造,只要人眼需要的七分之一的光线就能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了。但也必须是有少量的光供它利用才行,如果真的是一片黑暗的情况下,猫也什么都看不到。最后,如此高效率利用光的眼睛,在光线充足的白昼里就会因过于刺眼而发困。对此,猫采取的对策是将瞳孔缩成一根针似的大小。一般都是收缩到缝隙大小,来限制进人眼睛的光。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站长(baobei.pet@gmail.com)处理删除,敬请谅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