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物的角度来看,它们选择了我们,完全不会有放手的念头。它们会无怨无悔地陪伴着我们,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我们是健康还是生病,它们对我们都不离不弃。即便我们在落魄、低谷、不被理解时,依旧能感受到它们对我们的在乎。它们伴我们疗伤,助我们慢慢地再爬起来,再勇敢面对生活,这就是它们给予我们的陪伴的力量。但相反的是,主人的世界可比宠物复杂得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抱着善始善终的念头开始饲养宠物,只是后来却事与愿违。
对不起,我也很无奈
罗威纳犬小杰已经10岁有余了,据我了解,它在宠物寄养中心已经待了“大半辈子”了。自从女主人怀孕后,家中老人没法自行遥它,家人就把它送到了现在的寄养中心。大概每隔2~3个月女主人会来探望它一次,每次小杰都是欣喜若狂地摇着尾巴热切欢迎,只不过它心里明白它再也回不了家了。认识小杰的主人是因为寄养中心通知她小杰的嘴巴上长了一个瘤子,工作人员说看起来不像“好东西”,主人一下就担忧了,恐怕要着手考虑小杰的后事了,因此前来与我咨询并建立了联络。

起初我也以为小杰的状况会很差,但是隔天主人去看过它之后反馈我“现在看起来狗狗状况还可以,有需要我会随时联络你”。主人采纳了寄养中心推荐的“土方法”,让小杰在那里继续接受照护和治疗。又过了一段时间,主人前来园区参观,想要提前了解翡翠森林的骨灰寄存环境,她想的是若有一天狗狗离开了,要寄存在这里,因离家近,她可以随时来看。我感到她内心觉得对小杰有亏欠,所以想到很多后续的安置来做补偿。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小杰在寄养中心走丢过一次,当时主人很担优,怕它是走出去躲在哪里过世了,所以又一次与我“打了招呼”,只不过这一次小杰被找寻了回来。再之后,寄养中心经营不下去,关门了,小杰被他们转到了另外一个新的寄养中心度过晚年。
2021年春节前,小杰去世了,它没能等到与家人团圆。由于北京当时疫情形势正严峻,小杰的后事简单地办理了。火化过后,主人将小杰的骨灰接回,埋在了她居住的社区附近。小杰并非个例,我接触过的不少狗狗都是在寄养中心去世的。之所以被寄养,有的是因为主人工作太忙了,照顾不了;有的是因为主人怀孕生子;有的是因为主人身体或家庭条件变得不好;当地限养犬的政策;等等。它们没能像可鲁那样在家人身边度过美好的晚年生活,不过好在它们没有被主人抛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被养育着。
还有一些狗狗没能这样走运。我从业以来接到过很多次这样的咨询——“狗狗年岁大了,能不能给它实施安乐死?”“我们要举家移民了,能不能让狗狗安乐死?”“家里人怀孕了,没法继续养了,可不可以安乐死?”“我破产了,要卖房子给妻子治病,我的几只猫可以安乐死吗?”“狗狗在家中咬了主人或是其他宠物,可不可以给它进行安乐死?”“如果不能安乐死,可以找人领养出去吗?”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觉得很无奈,宠物的生死大权握在主人手中,而且当主人已经动这样的心思了,外人是很难“挽回”的。起初,当某个主人跟我讲因为要照顾家中生病老人,实在无力饲养宠物,并要送它去安乐死时,我还苦口婆心地劝阻并承诺我也会想办法看看有没有人可以领养他的宠物,结果当我再次电话询问时,主人说没安乐死,已经送别人养了,当我想进一步打听狗狗的下落时,主人不愿透露了。
我亲眼见过一只20岁高龄的博美犬由于年岁太大、生活质量下降,被主人带去实行安乐死。在治疗室,我看着这只即将面临安乐死的狗狗。它的眼睛已看不到了,但是腿脚还可以,一直在台子上左右踱步,看起来焦躁不安,时不时发出哼声。当我伸手搭在它的头上,试图安抚它时,看到它的眼里泛着泪光。“难道它不想接受安乐死……”我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只不过我无权将它带离这里。医生进来时,我忍痛转身离开,在门外看到它的主人靠在墙边猛吸着烟。我依旧记得当时自己失控的情绪,我仿佛能见到这只博美犬年轻时的活跃和清高,我也同样感受着它年迈时的无助和悲伤。这种难过的情绪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二次有这种深刻的感受是在送别一只圣伯纳犬“馒头”的时候。馒头是跟着主人远渡重洋回到国内的,只不过回来没多久就被诊断为肾衰,原本150多斤的体重两周内就掉了30多斤,主人说馒头已经无药可救了,所以要送馒头去执行安乐死。安乐死的当天,主人临时决定不跟随了,他怕接受不了这个过程,可馒头并不想与主人分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最终它还是被主人连拉带推地送上了车。到了医院,慢头显得有些不安,后腿明显很吃力地坐在地上。我用双手安抚着它,在与它对视时,我感受到的是它的不舍和不安。为了要它镇定一些,我接了一杯水给它,没想到它很快就喝完了。虽然我知道安乐死前应禁食禁水,但是对于此刻的慢头,我确实不知还能有什么方式可以让它镇定一些。从馒头吃力地喝水我看得出,它已经没有什么体力了,但是它似乎还对很多事放心不下、恋恋不舍。看到这一切,我的内心无比难过,在生命的终点时刻,主人未能在它身边,恐怕是馒头此生最大的遗憾了吧。
它们带着使命降生,一辈子守护忠诚
2020年,翡翠森林与北京公安总队警犬队建立了正式合作,为那些在警犬基地养老送终的警犬进行无害化善后,然后交由警犬基地安葬在警犬公墓内。警犬是特殊的警察,无言的战士。它们身怀绝技,勇敢机智,工作一丝不苟;它们一生忠诚,不离不弃,直至黄沙埋骨。因此,为年老、退役的它们养老送终也是警犬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警犬从出生起就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一生。与家养犬不同,它们出生2~3个月后便要开始接受初步训导,待到7~8个月大时就会随警犬训导员一起接受培训,2岁左右开始与训导员一同投入正式工作,3~5岁是它们的黄金工作年龄,7岁后警犬的工作效率开始有所降低,逐步无法胜任工作,且大多在8~10岁退役。
若按用途分类,警犬可大致分为搜救犬、追踪犬、搜爆犬、搜毒犬、巡逻犬、护卫犬等等,进行灾后营救、缉毒搜毒、追缉逃犯、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近年来警犬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一线,屡屡立下战功,辅助人类完成工作或是完成一些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凭靠其专业、尽职、不畏牺牲……赢得我们每个人的信任和尊敬,也让我们见识到了犬类对人类的最高信任与忠诚。可警犬的寿命一般也就10年左右,有些警犬还没有到退役年限可能就离世了,即便是战斗到最后的警犬,退役后其生命往往也就只剩下两三年了。据警犬基地的刘警官介绍,基地内的第一批警犬是2008年大队成立时进入警犬队的,它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接触大量毒物、爆炸物,为保障良好工作状态和身体状态,它们每天要进行非常严格的体能训练,风雨无阻,因而上了年纪的警犬最易出现肿瘤、器官衰竭、慢性病等情况。据我了解,早些年因条件受限,退役的或者重病的警犬会被施行安乐死,而今条件改善了,退役后的它们可被警队固定安置、饲养在一起,警队为它们养老送终。因为它们从小就与自己的训导员共同生活,双方有着很深的默契和情感联结,所以待到一方退役时,他们不得不面临分别,那是极为伤感的场面。
我曾看过一段视频,训导员要退役并离开大队了,他的警犬一直在身后迫行,舍不得他离开,直至训导员含泪发出“卧”的命令,警犬才停止跟随,泪眼汪汪地目送训导员离开。同样,警犬退役时,警队也会为它们举行退役仪式,向警犬们致以最高的军礼。
战士能与自己的战友警犬一起退役还是非常罕见的。2016年底,南京的一位消防战士沈鹏的故事就曾打动数千万网友。沈鹏2007年服役,那年他18岁;他的战友,一只黑背犬,被取名“沈虎”,2008年开始服役,那年它刚2岁。在汶川地震期间,沈虎成功营救了10多名被困人员。此后,沈虎在沈鹏的带领下,多次参与营救行动,立下赫赫功勋,但也因某次救援行动中吸入大量粉尘,导致心肺功能受损,每天都要服用保护心脏的药物。即便沈虎退役,它每月的大致花销也在两三千元,这于沈鹏这名退役军人而言肯定是有经济负担的,但他认为沈虎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本就应是他担负的。沈鹏和沈虎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他的申请最终得到了批准,他得以带着年迈的沈虎一起退役了,而沈虎成了南京消防搜救犬中队成立以来,第一只被批准领养的搜救犬。
杭州某派出所的一位老民警白雁警官,为了照护警队退役的年迈和重病的警犬,自费办起了警犬养老院。据白雁介绍,狗是非常有思想的动物,很通人性,尤其是警犬,它们在老年时期更需要人的陪伴,每天早晚需要与它们互动、游戏,它们才知道没有被主人忘记或是抛弃。它们从出生就与人有着很强的默契和互动,与人并肩作战,“私下里,它们把我当亲人”,“现在,它们比我先老了,我得让它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有尊严”。
照顾老年的警犬是非常辛苦的工作,白雁每天四点多便起床,去养老院与警犬挨个儿打招呼,给它们检查身体、喂餐,然后带它们出来做游戏。警犬老了,身体机能退化非常快,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但是动作一定要慢慢来。白雁说,每天走进养老院,他最担心的是怕见不到某一只警犬了,因此趁它们还在,陪它们好好生活吧。
我想,警犬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会如何压抑情绪和克制行为,这样它们才能成为出色的“战友”,但是它们智商高、情感丰富,与人的情感联结也很强,因此,到了年老时它们才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与照护。其实,家养宠物亦是如此,年长或是虚弱之时,它们更需要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到了生命的末期,它们更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在家人的围绕下离开,因为那个地方才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