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宠物进行感情交流?

有人说,伴随科技的日渐发展,人与人的物理距离越发依赖科技手段,但心理的距离却逐渐疏远了;然而宠物可以让人紧紧搂在怀里,感受它们的温暖和毫不猜忌的信任,它们慢慢变成了我们最佳也是最贴心的谈心对象。我认为,这不是因为时间和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人际交流方式,冲淡了我们的交情,而是相较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呢,人与宠物之间或许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交流。在与宠物的相处之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成长和治愈,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不可磨灭的时光和持久的爱。

从相爱的那天起,他们就很难被分开了

2001年在日本出版的、曾收获了无数眼泪的《再见了,可鲁》一书,至今都很畅销。这本书是一位作家、一位摄影师历时15年,以平实的镜头与动人的文字,记录的一只名叫可鲁的导盲工作犬平凡而又感人的一生。

和所有工作犬一样,可鲁在出生1个多月后被送到寄养家庭学习社会生活,在那时可鲁认识了自己的养父母仁川夫妇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无优无虑的日子没过多久,可鲁就被迫与养父母分离,被接到训练中心,接受严格的导盲犬训练。此后,可鲁成为有视觉障碍的渡边先生的默契搭档,直至渡边先生去世。

如何和宠物进行感情交流?插图
和宠物进行感情交流

之后,可鲁被留在了导盲犬宣传活动中心做示范犬。待可鲁到11岁,已不能再担任示范犬的工作后,可鲁终于又回到了养父母仁川夫妇的家。一进家门,可鲁便跑过去看自己很久以前睡觉的地方,像在地上蹭鼻子似的嗅过地板后,就趴了下来,静静地望着仁川夫妇。这十年的空白宛如一场梦,好像那个不大点的可鲁从出生43天起进家门至今天此刻,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

1998年7月20日,可鲁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仁川夫妇非常温柔地望着即将离开的可鲁,轻声地说:“小可,谢谢你,你不需要再这么努力了,就好好休息吧。到了天国后,记得要清楚地报出自己的名字——‘仁川可鲁’。”享年12岁零25天的可鲁,此时露出小时候那副“你在干什么”的安稳神情,望着养父母的脸,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感受到可鲁的爱与忠诚,以及仁川夫妇对可鲁的宠爱和不舍之情。虽然可鲁在有限的生命里很努力地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认真做好人类交予它的每一份工作,但是在它的心里,它的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父母慈祥的面庞望向的地方。从相爱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心从没有分开过。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一个女孩在新婚不久后就被好赌又心狠的丈夫在家中二楼杀害并焚尸灭迹,家里人赶回来时发现二楼着火,但火势已旺,根本无法上楼确认女孩是否在室内,只能打火警电话求助。家人怕火势蔓延,将一楼笼中的两只小狗也放了出来,没想到其中一只叫“糖糖”的小狗,并没有逃跑,而是掉头直接奔向火势凶猛的二楼,一跃跳进了着火的房间,它比家人还要笃定女主人就在楼上。糖糖刚闯进去的时候还有“汪汪”的叫声,不一会儿就没有声音了。待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发现糖糖烧焦的尸体,就躺在女主人的身边。

这并非个例,宠物在危机时刻对主人忠诚、舍身救人的事迹,在国内外都是屡见不鲜的。客户刘先生曾与我分享他的难过经历,他在一个月内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和家中的爱宠,他跟我说,他现在已经哭得没有眼泪了。父亲在家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经抢救维持了一段时间生命,但最终还是撒手人寰。在父亲去世后,父亲生前心爱的狗狗因为过度思念主人,也不怎么进食了,于几天后也离世了。当天刘先生接到宠物的骨灰后,告诉我要将狗狗的骨灰与父亲的骨灰安葬在一起,“就让它一直陪伴着我父亲吧”。在我接触的主人中,想把宠物骨灰留在身边,待自己百年后安葬在一起的也并不少见,我特别理解他们的想法,宠物用一生陪伴、爱着主人,即便它不在了,作为回馈我们也想许它一个长久的陪伴,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被需要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英国非营利慈善组织“关怀老人基金会”曾就丧礼规划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发出十万份以上,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和动物伴侣遗体一起火化”的受访老人最多。英国人对动物伴侣的爱举世闻名,英国也是欧洲国家中拥有动物伴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的家庭或者个人以饲养猫、狗、鼠和兔子为主。同时,英国政府鼓励民众往生后使用人与动物伴侣合用的墓地。

表达爱,你的宠物或许是个高手

人们常常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来形容宠物对主人一生不变的情感。其实,不仅仅是长情,在表达爱这方面,你的宠物或许也是个高手。

在知乎网站上曾看到一个有趣的提问:“你的宠物如何向你表达它的爱?”有很多主人在这条问题之下,分享了自己与爱宠的故事或者视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只小小的绿桃牡丹鹦鹉,站在主人的一根手指上,将头深深低下,努力地蹭主人的手,以寻求主人的爱抚。当主人用拇指轻抚它时,它表现得更为黏人。而换作别人,一旦靠近它,它就会张牙舞爪,不让人摸。

一只小仓鼠的主人分享视频,他的宠物仓鼠表达爱的方式是经常会把它储藏在囊袋里的食物吐到主人手中,与主人共享。还有一位主人留言写道:“我家那只公猫从外面带了只活的美国大嫌(大蟑螂)回来扔在我面前,要我学它的捕食技巧。那一刻,它用行动表达了对我不能捕食的担心,眼神中充满关爱和父亲般隐忍的柔情。我大叫一声跳开后,它杀死了蟑螂。当天晚上在我脚边放了一块晚餐剩下的红烧肉……”

这些搞笑又温暖的分享,深得人心,大约有1000万网友对该话题进行了浏览,并且有1000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我想起,在我怀孕的时候,牛牛便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地扑到我身上,与我的相处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记得在我生产的前一天,我是因凌晨在家中先破了羊水才被送往医院,据家人说牛牛在我离开后始终守在我房间门口,不许任何人进入,直到我生产后的第二天返回家中,它才放心地回自己的窝休息。慢慢地,当我的孩子长大一些后,牛牛会躲在远处看着他,完全不会向孩子扑叫,只有孩子哭的时候它会赶紧跑过来“汪汪”地呼叫我们。我想,牛牛完全依赖我、信任我,而它了解我的孩子就是我的一部分,它将对我的爱延伸了,它应该知道我怀中抱着的是个稚嫩的孩子,需要小心呵护。

在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认识到更多的宠物对主人表达爱的方式,它们可能是寻求你的爱抚,可能是与你分享它们喜爱的食物,有些可能是操心你的温饱给你叼回吃食,它们懂得给你温暖和安慰,这些都是它们表达爱的方式。包括一些“冷血动物”,它们也会对主人表达爱意,这是一只被主人叫作“儿子”的蜥蜴带给我的启示。

我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位女士打通了咨询电话,她对流程、仪式这些统统不感兴趣,只关心火化炉床的大小,她担心无法完整地火化她的宠物,此外她着重强调她需要火化的不是一般的宠物,问我介意不介意。我当然要详细问清楚,在得知她的宠物是蜥蜴之后我明白了她先前的各种担优。在当天约定的时间,我们见面了。这是一对中年夫妇,面容和蔼,看上去情绪也很稳定。当他们打开后备厢后,我看到一只非常长的黄色身躯的蜥蜴,我没饲养过蜥蜴,我不知道什么品种会是怎样的颜色,我只感觉这只蜥蜴的体色暗淡无光、没有一点生机。虽然它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但还是让我有些心生畏惧。

主人似乎也感觉到我的迟疑,主动抱起了蜥蜴,当有人抱起它后,我对它的身长的感受更直观了,长度接近1.3米的样子。主人告诉我,不需要告别了,直接进行火化吧,它生前从没有出过门,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
在蜥蜴进行火化的过程中,主人向我谈起他“儿子”的故事。

这只蜥蜴在他家养了有18年了,女儿小时候央求着从路边摊买来时它只有手掌大小,没想到这一养就这么久。因为有了女儿,所以蜥蜴就被他们两口子称呼为“儿子”。平时蜥蜴在家散养,家中常年保持恒温。主人说蜥蜴“儿子”爱吃蔬果,最爱吃的当属黄瓜,看到黄瓜便会“胡吃海塞”一通,并且一次能吃掉几斤。

女儿自成家后就搬出去住了,唯独“儿子”一直相伴他们左右。平常,“儿子”喜欢在高处的空调上俯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它喜欢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虽然十多岁了,它对很多新事物仍保有一颗好奇的心。每天晚上,当男主人坐在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时,“儿子”便会主动爬过来,爬上男主人的肩膀,陪着他一起看电视。这便是一家人每天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儿子”向主人表达爱意的时刻。“儿子”从小到大从没出过门,怕它难以适应外面的环境。某一天,主人突然发现它身上长了个异物,但也没敢带它出门。没想到这个肿块发展迅速,“儿子”的状况每况愈下,不久便失去了生命。

在主人耐心的叙述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伤心、不舍,但也似乎看到了蜥蜴“儿子”带给他们一家人的幸福时光。夫妻俩告诉我,他们接下来可能会去远行了,“儿子”的骨灰会被带着跟他们一起自驾游,“生前它没出过家门,我们也不敢外出太久,担心没人照顾它,现在我们可以带着它一起远行了。”

如何和宠物进行感情交流?插图1
京东点击购买:你在心里,从未离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 分享